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模块、CPU处理器、机架电源端子,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热点正由“硬”转“软”
发布时间:2024-11-22

尽管当前在市场需求、政策加持和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共同作用下,工业机器人的热度只增不减,但是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等工业机器人概念股近期业绩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2022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我国机器人技术研发正从单项技术攻关向系统技术突破发展,产业进入一个场景驱动新阶段。

  “硬件先行”走累,单项**寻求新出路

  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厂商、机器人本体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本体厂商处于核心地位。根据OFweek测算,在工业机器人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高、成本占比*大的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12%、24%、36%。

  业界很多人用“硬件先行”来描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是机器人的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部分硬件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生产精密减速器的绿的谐波和中大力德都是其中佼佼者。2021年,绿地谐波营收同比增长2.26亿元,同比增速达104.15%;中大力德营收同比增长1.92亿元,同比增速25.3%。但是在202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绿的谐波在早些时候发布的业绩快报,预计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46 亿元,同比增长仅0.54%;归母净利润1.59 亿元,同比下滑15.96%。对于利润的下滑,绿的谐波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和疫情持续的影响,以及公司研发投入的加大。

  中大力德尚未发布业绩数据, 但2022年前三季度中大力德营收同比已经下降9.84%,情况并不乐观。同时,中大力德的毛利率还呈现下降趋势,2019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28.7%、26.9%、26.2%;截至2022年三季度,其毛利率仅为23.61%,

  另外一个尚未披露2022年业绩数据的秦川机床,2022三季报显示的数据也不乐观:公司主营收入30.96亿元,同比下降23.89%;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19.82%。

  怪不得中大力德董事长岑国建强调:“不转型、不升级,就等死”。据悉,中大力德近年来减速器产品结构处在调整之中,且精密减速器还处于持续扩产增量的阶段,规模经济不明显;另外近两年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

  这三家工业机器人概念股的业绩数据,似乎与我国十七部门联合1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到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实现翻倍的目标渐行渐远。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还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长*快的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比上年增长6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曾预测,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亿美元。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就算只是减速器市场,也并不被认为已经是个红海市场。这一点在资本市场已经有体现。比如,国产精密传动企业来福谐波完成了由“***大基金”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的超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软件兼施路宽,赋能场景风头正劲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业绩数据或者资本市场表现,就会恍然大悟。

  同样也生产减速机的汇川技术年报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5%;基本每股收益1.62元。

  汇川技术近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2022年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的经营情况较好,销售订单实现50%以上的增长。犀牛财经从汇川技术获悉,公司近几年在机器人方面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化,以及对工业自动化场景的深刻理解。汇川技术认为,机器人是一个光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型产品,对公司的综合平台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让机器人真正帮助客户解决生产痛点,还要深刻理解客户的应用场景,并把对场景化的理解融入到产品和解决方案中。

  奥普特公布的2022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1 亿元,同比增长30.39%;实现归母净利润3.25 亿元,同比增长7.26%。奥普特还表示,公司增加工业AI、3D视觉、智能读码等新产品线,不断带来成长动能,有望保障今年收入端延续30%左右增长。

  已在3月7日在创业板递交招股书的海康机器人,在招股书亮出了耀眼的业绩数据:2019年-2022年前9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1亿元、15.25亿元、27.68亿元、28.1亿元,净利润4547.86万元、6509.64万元、4.82亿元及4.28亿元,并指出原因在于海康机器人可以借助母公司在视觉软硬件技术的积累,助其快速拿下市场。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带头大哥(新松)机器人的业绩也开始出现转机。(新松)机器人近日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盈利4000 万元—5100 万元,在去年亏损5.62亿元基础上扭亏为盈。

  业绩情况乐观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都非常关注软硬件的结合。当前,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机器人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要与其他数据协同起来,才能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赋能工业发展。无论是主管政府、用户,还是资本市场,都更加关注智能化、协同化工业机器人产品和应用场景。上海市甚至还发布了《上海市智能机器人**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机器人+”时代来临。

  正如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亚平所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将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这一观点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不谋而合。张立宁近日在2023年赛迪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打磨下,工业机器人持续向高性能集成化、移动操作化、人机协作、智能网络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时代来临,“硬核”公司加速“软化”

  “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工业机器人的热点由“硬”向“软”转化的趋势有目共睹,“硬核”公司也已经加速了“软化”的进程。

  其中,受ChatGPT热潮不短等因素的影响,智能化是重中之重。近日,多家工业机器人概念股在接受机构调查时都提出了在智能化布局的战略:

  其一,哈工智能。哈工智能公司总部中央研究院专门设有AI+ROBOT研发中心并组建了AI研发团队,提了“AI+ROBOT”的理念,利用基于规则推理算法、基于案例推理算法、快速随机搜索树算法、图像算法、深度学习算法、视觉算法等解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有痛点需求工业设计、机器人视觉引导、机器人视觉识别等环节,所获得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已发布的工业智能设计软件(AIAD V1.0) 与工业智能OCR视觉系统(ROBE-OCR) 两款AI工业产品,旨在帮助传统制造型企业解决在设计与制造检验环节中存在的痛点及难点。

  其二,申昊科技。申昊科技在轨交、油气化工等其他领域布局的产品均集中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在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与电力产品有一定研发协同效应(例如导航、控制、分析等),从而拥有共同的技术优势。

  其三,高新兴。高新兴的参股公司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有从事机器人的相关业务。高新兴机器人是巡逻机器人产品与方案提供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云平台、机器人AI算法、机器人OS、机器人低速无人驾驶等核心技术,打造人机协同的智慧新安保模式,助力科技兴警。

  埃斯顿则从全产业链角度来提升竞争力,一方面加大下游行业应用开发,采取“通用+细分”战略,扩大下游行业覆盖,同时也积极布局新兴行业;一方面着力投入研发,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汇川科技侧重于进一步加大场景化优势的扩大,提升核心大客户的合作深度:一方面,结合客户的场景和痛点,针对性地开发适配的机器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在核心部件自主开发、自主制造的优势,针对性地进行持续优化。

  此外,布局海外市场是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热点。就算是布局海外市场,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似乎也更受青睐。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海康机器人就与马来西亚大型连锁处方药局大专药剂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高品质AMR移动机器人和i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应用于中央仓库,支撑超过200家门店,日均14000条订单行的医药用品的分拣需求。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机遇期已经来临。让我们拭目以待谁会成为新时期工业互联网的**。


展开全文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发送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