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制造业者,得天下。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xijinping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专精特新之外,2022年和2023年,广州连续两年喊出“产业、制造业立市”的口号。服务业占比超过70%的广州重返制造业立市,无疑向外界传递出了重要信号。
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已有10多个省份、多个城市纷纷强调要提升制造业占比,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产业强方能经济强。二十届中央财经委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放眼全国,将发展制造业摆在提振实体经济的首要位置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中国城市回归制造业的一连串新动向,值得关注。
制造业之城
全国70%的眼镜产自江苏丹阳,80%以上珍珠产自浙江诸暨,全球70%的打火机产自湖南邵东……
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3.4%。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3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
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中国制造业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也是城市“突围”的重要法宝。
制造业立市,谁在领跑?
2023年上半年,中国规上工业营收10qiang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苏州、佛山、北京、重庆、宁波、广州、天津、东莞。
从规模来看,在中国工业城市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优势明显。其中,珠三角占据四席,包括深圳、佛山、广州和东莞,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重镇。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覃剑在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在全省的统一推动下,各地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如广州提出坚持产业、制造业立市,深圳强调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佛山明确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当家之本,东莞提出高质量建设科创制造强市等,并根据自身特点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广东省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均呈现出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覃剑说。
新京报新京智库注意到,佛山、东莞的制造业占比常年保持在50%左右。这在全国都不多见,比苏州、宁波、无锡、南通等很多长三角“万亿”城市还高。
拿东莞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制造业创造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的现象,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全球每销售6台手机,就有1台是东莞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制造业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2022年,东莞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9470.2亿元,已经形成新一代通信设备、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等完整的产业链。近期,随着华为手机业务的回归,作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曾刚告诉新京报新京智库,回首过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深圳、广州产业发展的外溢、扩散效应,就是一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史”。
在曾刚看来,从总体上看,东莞电子产业目前正处在生死存亡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告别“廉价组装”生产,走向“设计研发”服务,实现从规模经济向品质经济的跃升,是其发展大势。
这些城市盛产“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升传统产业、培养新型产业的重要支撑。
今年8月,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开始公示,共有3671家企业,这也使总数达到1.2万余家。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超1万家。这些在某一细分领域坚持创新、坚持研发,拥有“独门绝技”和“拳头产品”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其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北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来看,北京共有243家中小企业入选,这也使得前五批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95家。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海淀区以3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列北京市各区域之首,占全市42%以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98家名列第二,占全市12%。
例如,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占比近五成。北京经开区也着力建设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在内的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在制造业领域,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特征也比较明显。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近六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0%以上,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企业形成配套,近八成属于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对新京报新京智库表示,北京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科技创新的高地,“那么可能在研发能力上面,它在全国是的”。
除了北京,深圳在专精特新领域也以“黑马”的姿态在奔跑。在第五批公示名单中,深圳有310家企业入选,新增数量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其实,作为经济强市,深圳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数量也是非常庞大。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祖平此前曾对外表示,深圳中小企业超过2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
从企业所属行业分布来看,深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拿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截至7月,深圳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过4100家,有年产值千亿级企业5家、过百亿企业27家、五亿以上企业近400家、全国电子信息企业21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广东省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四个湾区城市,这四个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广州和深圳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为集中的城市。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行业,通常代表了当前市场上活跃,具创新活力和具市场潜力的企业领域。”林江说。
对于整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林江也指出,专精特新企业之间需要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之间应该有较强的互补性,拓展这些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互助关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曾几何时,制造业是合肥的短板,近年来,因为押对赛道,引进京东方、蔚来,投资长鑫存储,合肥也被外界称为“牛风投城市”。
今年年初,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发布,合肥有两座制造工厂入选,这也使得合肥共拥有4家“灯塔工厂”,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二。
这座在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万亿的城市,在制造业领域开启了赶超模式。
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曾放言称“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
李斌对江淮工厂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的自信来自于这些年合肥制造业实力的不断积淀。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除了拥有比亚迪、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整车企业,合肥还集聚产业链企业500余家。
在曾刚看来,合肥新能源汽车呈现如下特点:,成长迅速。新招引产业链企业近百家,比亚迪一、二期全面投产,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电驱动二期、电池一期等项目顺利开工。2023年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增加值同比增长超130%,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7万辆、增长近4倍,跃居全国城市前5位;第二,产业生态环境优越。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资源配置、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合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2022年,合肥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曾刚说。
制造业的溢出效应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城市能力跃升的推动作用。
在曾刚看来,蔚来、京东方等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功不可没,除了其自身快速扩大的产业规模之外,其溢出效应、对其他制造业的升级推动作用不容小觑。放眼未来,合肥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
除了合肥制造业升级闯关带动城市能级提升,还有一些城市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路上。
例如,重庆的摩托车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重庆依靠嘉陵、建设等摩托车品牌逐渐形成一大批全国闻名的重庆“摩帮”和零部件企业。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在2007年,重庆的摩托车产量约占全国的30%,摩托车发动机占全国的50%以上。
传统制造的“摩帮”加速向新能源转型考验着重庆制造业能否顺利向“智造”转型。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明确了加强新能源摩托车、中高端摩托车研发,大力发展室内高端摩托车的高端车架、电驱动等关键零部件,完善本地配套体系,加快推动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
无论城市竞争,还是大国博弈,制造业都是关键赛道,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国家强。
-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一文剖析新型工业化产业链 2025-01-20
- 协作机器人激战正酣:国产产业化加速、新兴厂商紧追、机电一体化 2025-01-20
- 新华社专访 | 堡盟加速推进智能传感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赋能 2025-01-20
- 宇电多款行业颠覆级新品亮相工博会,赋能jianduan制造 2025-01-20
- 3D相机的另一项绝活:光伏硅片位置度“搭边”检测 2025-01-20
- 工博会专访 | 海康机器人:持续创新,高效赋能 2025-01-20
- 华北工控新发布MITX-6155主板,支持第12/13代 Intel Core处理器 2025-01-20
- 新品上市|FLIR Ex Pro手持式热像仪,满足电气、机械和建筑领域的差异化需求! 2025-01-20
- 自由和安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合作 2025-01-20
- 安全进入和高度灵活:奥迪整车总装中的 Safe Portal 系统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