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盈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模块、CPU处理器、机架电源端子,自动化
中国工业软件何以突围?
发布时间:2024-11-29

弹性公差不超过4mm,重量公差仅0.015g,圆度公差0.04mm,硬度公差0.03mm——采用这样严苛的标准,你会得到一颗比国际比赛用球还要优质的乒乓球。

刚刚过去的夏天,有3.5万颗如此打造的乒乓球被送至巴黎奥运赛场。

它们都是“中国造”。

更难得的是,用来设计这些乒乓球的工业设计软件,同样是“中国造”。

稍微了解行业的人都会知道,这有多么来之不易。

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市场、国内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被“重硬轻软”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过去很多年,围绕国内工软行业的评价不外如此。

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断供事件”频发,工业软件更是以一种略带“悲壮”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

对于普通人而言,它听起来有些陌生,大家更常听到“芯片”等硬件。但其实,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可以和芯片比肩。

好在,在国内工业软件行业坚持不懈的研发创新和生态建设之下,如今,“重硬轻软”问题已大幅改善,工业软件这个在过去几十年被反复谈论的“软肋”正在成长为工业的坚强“铠甲”。

从齐头并进到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的工业振兴,从源头开始就离不开工业软件。

然而,现实问题是,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长期面临“小散乱”的局面,且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工业软件所占据。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占全球份额的6.7%。在各细分领域国内产品市场占比均有一定增加,但是企业综合实力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其实,追溯工业软件发展史会发现,我国工业软件的起步时间其实并不晚于国外同行,也曾经历狂飙突进的黄金年代。

1986年,工业软件进入国家“863”计划。199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熊猫系统,客户中甚至有美国芯片公司的身影。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其中个别专项领域曾达到45%左右。

但随着国外工业软件厂商的大举入侵,加上盗版的猖獗、对国产化认识不足等问题,市场逐渐被国外几大厂商占领。国内企业市场缩减、声势渐弱,失去发展动力。

但长此以往,弊端尽显。我国工业企业在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时,常常无法获得深层服务,也无法将积累的工业知识和工业软件进行深度融合,影响数转智改的进程。

我国工业产业涵盖了联合国的全部工业门类,规模庞大。这是工业软件的超大市场,更是对国产工业软件的强大提出时代之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自主工业软件支撑。

构建自主核心技术,建立“护城河”

因此,对于国产工业软件行业来说,从来不存在“要不要做”的路线选择,问题从来都是“怎么做”。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实现软件自主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提升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

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是根基。

以几何建模、几何约束求解器为代表的引擎技术是工业软件的核心组件,为软件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可以说,掌握自主可控的引擎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坐上工业软件这张牌桌。

基于丰富的工业场景、高水平的工业装备、广泛深入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我国工业软件技术领域已经成长起一些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和技术成果。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新报告《中国设计研发类工业软件之CAD市场厂商份额,2023:长期主义》显示,2023年中国设计研发类工业软件中,CAD软件总市场份额54.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2.8%。达索系统、西门子和欧特克在2023年中国CAD软件市场分别,但市场占比持续下降。

而以中望软件领跑的本土厂商市场占比“快速提升”,达到2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与上年相比提升5%。

其中,中望软件在三家外国厂商之后,位列全球第四,蝉联国产工软,其市场占有率更是分别排名靠后的另外两家国产厂商约7~8个百分点,是二者总和的约2.2倍。

之所以既能中国工软行业一个身位,又能和老牌强手“掰掰腕子”,是因为中望是国内极少数拥有自主建模引擎技术的CAD厂商,并已发展为拥有CAD/CAE/CAM全矩阵产品体系的国产厂商。

Overdrive被公认为是全球七大三维建模引擎之一、是中国极少数工业级别的建模引擎,这为中望软件拉起一道技术“护城河”。

在工业软件这块过往被国外传统优势厂商牢牢把控的地盘,撕开一道口子绝不容易。

工业软件行业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特征,传统强企通过横向扩展和纵向积累,往往拥有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反观后起之秀,要延揽人才,除了自身过硬的产品实力和技术积累,也离不开产业整体的成长前景。

近两年,扎根CAD软件行业近三十年,曾与英伟达黄仁勋一样获得过全美杰出亚裔工程师奖的傅天雄博士选择回国,加入中望软件,引发行业热议。

人才回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工业软件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走长期主义之路

从被全面压制到追赶甚至赶超,行业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工业软件行业已经解决了生存性问题,接下来要着重解决的是发展性问题,比如应用生态体系不完备、人才不足、缺乏更多全球化大型工业场景的测试等。

生态建设是工软行业发展基石。

在生态系统的建设问题上,行业选择单兵作战还是协同向前,几乎决定着行业的整体水平。

作为国内A股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上市企业,中望并没有选择涉足所有领域,而是通过整合行业内的技术资源,专注于技术和工业应用场景的积累与突破。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中望在技术路径上的定位,也展示了其通过渐进式创新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战略眼光。

中国的工业涵盖了众多行业和细分领域,每个特定的应用场景都需要深入参与并精细化打磨相应的软件平台。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工业软件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的企业和产品。若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需要将这些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更强的合力。

作为推动国内工业软件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中望发起了”中国工业软件可持续创新计划”旨在通过行业内的协同合作,促进工业软件领域的持续创新。今年,中望举办的ZWorld全球生态大会更是迈出了重要一步,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邀请,将“工业软件可持续创新计划“推向全球。中望正在构建完整工业软件生态系统方面做出持续性努力。

同时,工业软件的人才缺口是被持续关注的问题。工业软件本身就是慢赛道、小众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又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之忧始终存在。

近年来,为了补足行业人才缺口,国内各类举措相继出炉。如依托高等院校,设立“工软”特色软件学院,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鼓励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联手,建立实训基地,供需端共同培养高端人才;打造各应用领域的工业软件职业技校,培养技术人才等。

人才培养是培基固本的工作,作为头部企业,既是用人方,也是育人方。从2008年开始,中望布局教育行业,面向K12教育、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提供教学解决方案,包括软件产品及应用教材、课程设置、联合实验室等,通过大型赛事以及产学研用多方合作,构建国产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群体建立对国产工业软件的民族信心与使用习惯,为产业发展“铺路架桥”。

对于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来说,开放是写在基因里的。

一方面,好软件是用出来的。工业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和测试。

另一方面,走出去,参与高水平的全球竞争可以“倒逼”企业苦练内功,加速创新,同时保持清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自2004年起,中望软件开创了中国工业软件海外拓展的先河。如今,中望的产品已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英国、日本、越南、迪拜及墨西哥等地设立了子公司,逐步实现了“业务国际化—研发国际化—战略国际化”的升级。长达20年的全球化经验,从中积累的丰富实战经历,或能在如今的国际竞争中为其增加筹码。

整体来看,对于工业软件行业而言,出海已成关键一招。尤其对于提前布局这一市场的公司来说,全球化已经成为其可观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中望软件上半年境外收入达8829.92万元,同比增长29.91%。

值得一提的是,中望正积极加强全球渠道网络建设,在海外,加深从研发到销售的全面布局,深挖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商机;在国内,积极开拓新渠道,强化对渠道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合作,深化“全面下沉本地市场和重点攻关行业”的业务分层策略,持续深耕全国重点省市区域市场。

从生态整合、布局教育,到立足全球,中望的持续深耕无不体现了其长期主义的坚持。这也侧面证明,为什么它可以领跑行业,肩负起国产工业软件突出重围的希望。

尤其是在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升级正当时,工业企业对技术赋能有着强烈而迫切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是长坡厚雪的典型产业,它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数转智改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工业的未来。

对于国产工业软件厂商而言,这条路固然挑战重重,更风光无限。


展开全文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发送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