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手机扫一扫 立刻联系商家
全国服务热线18030129916
公司新闻
工业大省2024年加速跑 剑指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2-18 08:43 更新时间: 2024-05-08 13:30
观看工业大省2024年加速跑 剑指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视频:

近期,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各地晒出2023年“成绩单”,敲定2024年“任务书”,释放出拼经济稳增长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展望2024年,越来越多经济大省将推进新一轮建设“制造强省”。与此同时,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也为发展海洋经济明确新目标。

近日,省级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工业大省陆续发布2023年度工业运行数据,前10大工业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河北、安徽、四川、河南、湖北工业生产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的增速超过了7%。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继续稳坐工业大省的位置,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进入2024年,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工业大省积极部署,着力推动企业增产增效,稳链强链延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力促一季度工业生产“开门稳”,推动全年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广东继续稳坐

“2023年,10个工业大省生产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的增速超过了7%。”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10个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

从产业规模上看,广东继续保持了工业大省的位置,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初步测算超过18万亿元,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数量居。

其中,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继续坐稳中国“工业大市”的地位。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成为广东第二个、全国第四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的城市。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2023年,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安徽、河南等工业大省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其中,江苏、山东、安徽三省增速超过7%。

具体来看,江苏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势向好。

安徽则大力开拓“4+10”万千亿产业版图,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0.3%。

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

与此同时,不少工业大省在开年之际,进一步谋定2024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广东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浙江明确把工业稳产增效放在重要位置,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河南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河北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

日前,浙江省经信厅召开全省工业经济开门红开门好开门旺工作动员部署会,明确要保障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推动春节后企业复产达产、狠抓一季度生产增量账单等多项举措,为全年“稳、进、立”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福建近日出台六项措施,从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和招引力度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全省工业稳定增长,实现一季度“开门稳”。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稳增长的产业基础和要素保障能力。2024年,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工业大省仍然肩负稳定工业增长的重要任务。

“随着产业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速,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推动增长动能转换,将支撑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关兵表示,下一步各工业大省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多地发力“新质生产力”

在工业大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关键词。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等工业大省相继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江苏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浙江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四川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河北提出,抢占未来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关兵表示,工业大省创新资源较为丰富,高度重视产业创新。未来这些省份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的同时,要重点聚焦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环节,强化靶向应用研发,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在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目前,传统产业占整个工业比重在80%左右,新兴产业比重仍然相对较小。应支持各地顺应技术趋势和产业规律,积极布局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同时,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坚持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关兵说。

与此同时,部分省份也已经开始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了具体布局。例如,山西提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辽宁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云南提出,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观察新旧经济发展动能,我们可以看到新旧动能之间的接续转换过程是平稳而顺畅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这是长期坚持转型升级的结果,是要素效率的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努力,为新增长点的诞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新增长点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例如,我国在“新三样”产品的出口上全球,同时许多重点工业产品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对于一个工业产品来说,持续的两位数增长不仅表明了其强大的市场需求,还反映了我国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目前多地密集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政策支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下,新增长点的巩固性和可持续性在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联系方式

  • 电  话:0592-6372630
  • 销售经理:兰顺长
  • 手  机: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